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常德 > 下设单位 > 正文

铿锵强教路花开进行时

发布日期:2016/3/21 3:14:58 浏览:1072

“攻坚”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得益于常德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科学决策,也得益于常德市持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让全市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常德教育发展进入了环境最好、发展最快的时期。

原标题:铿锵强教路花开进行时

常德教育

武陵区丹洲中心小学开展放风筝活动。

常德教育

常德外国语学校一景。

常德教育

12月9日,武陵区东升小学代表队凭借创意闯关项目《常德——桃花源里的城市》,获得了在意大利米兰国家体育训练馆举办的、第四届国际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机器人创意闯关项目小学组第一名。

常德教育

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一景——坚强成长。

李寒露程光明张华

2015年,常德教育捷报频传:

2015年,高考继续大丰收,斩获全省平均分文科第一、理科第二;

截至11月中旬,2014年启动的全市“教育三年攻坚”各类项目建设已经累计完成投资10.04亿元。改造薄弱学校271所,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301所,新建、改扩市城区中小学校45所,建成公办幼儿园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54所;

北京师范大学常德附属学校获得立项审批,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成功专升本,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体搬入新校区,招生形势一片大好;

全市1所中职学校、1个专业集群和5个专业入选省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创建市级示范性中职学校7所、特色专业16个;

全市近800所学校实现宽带上网,6125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2.7万名在职教师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

这一年,常德市委书记王群、市长周德睿多次调度“教育三年攻坚”,考察湖南幼专新校区和大学城建设,考察百年名校常德市一中的提质改造工作,并深入石门、澧县、鼎城、武陵等县区调研教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攻坚”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得益于常德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科学决策,也得益于常德市持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让全市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常德教育发展进入了环境最好、发展最快的时期。

让每一所学校都焕发最美光彩

常德市坚持“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一起创,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学校文化发展学校、成就校长教师、滋润学生的美好愿景,在常德正在逐步实现。

校园环境越来越美。

常德市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校安工程、合格学校建设和教育“三年攻坚”,大力推进物质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因地制宜地打造校园文化景观,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以临澧沙堤小学、鼎城逆江坪中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村学校,以安乡县城北小学、常德市四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城区学校,文化走廊、文化雕塑、文化标语随处可见,学校一草一木、一角一景独具匠心,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雅致、精致、别致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陶冶身心、拓展视野、怡情励志、启迪智慧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校园书香越来越浓。

“书香校园”建设启动以来,常德市一大批学校升级改造了图书馆、阅览室,新建了一批图书角、读书吧,芷兰实验学校的教师阅览室、武陵区工农小学的“礼乐书吧”温馨舒适,成为了师生最喜欢的阅读场所。

常德举办了以读书为主题的第3届校长论坛,组织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教师”、“阅读之星”等评选活动,70多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省、市级书香校园。

各学校还组织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读书沙龙、读书演讲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读书热情。

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正在养成,浓浓的书香正在成为校园里最美的气息。

校园活动越来越多。

常德各级各类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校园活动长期化、制度化、多元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节庆活动、艺体活动,定期举办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让学生展露才华、表达个性,学生成为了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享受者。

截至2015年11月底,常德共成立学生社团8800多个,其中市一中的观星会、三月文学社,市二中的航模社,芷兰实验学校的交响乐团,被评为全省知名优秀社团。

办学特色越来越鲜明。

在常德,很多学校都结合实际,提出了具有时代特点和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常德市一中的“敬、勤、勇、公”,市二中的“为时养器、爱国勤学”,武陵区工农小学的“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东升小学的“谦谦君子、阳光少年”等办学理念,或传承学校自身文化历史内涵、或展现学校地域特色、或紧扣育人目标,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既具有引导作用,又体现激励价值。

一部分学校把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深入开展课改试验,努力创新课堂模式,大力打造课堂文化。澧县一中、石门一中的“高效课堂”、市五中的“和美课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的“乐疑课堂”、鼎城区灌溪镇中学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充满了文化味,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良好教育

常德的学校文化建设,从2010年正式启动至今,已近6年。学校文化已成为常德市示范全省、影响全国的知名教育品牌。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

得益于有一个强大的“动力源”,那就是行政持续而强力地推动。

常德教育部门坚持用行政力量推动文化建设,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常德市教育局坚持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逢会必讲学校文化,将学校文化放在教育大局来谋划、作为中心工作来部署、列入重点工作来考核;该市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举办5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交流建设经验,推介先进典型;常德市财政每年单列1000万元的文化建设经费,对重大文化基础建设项目,与基建项目打捆申报,纳入年度预算;常德各县市区也安排专项经费,武陵区、安乡县、汉寿县、澧县、桃源县等地,每年拿出100—300万元用于文化建设,对建设好的学校还单独给予3—10万元奖励。全市形成了政府牵头、教育部门主导、学校为主体共同推进的强大动力。

得益于有一张清晰的“路线图”,那就是科学地谋划与设计。

常德市坚持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远工程、德政工程,出台了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确立了“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一起创的建设主题,明确了一年一个主题、以点带面、全面统筹的推进措施,对学校和学生分别提出“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一生双爱好,爱好伴一生”的目标期许;同时,常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成立了专家组,对区域内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精心指导。这些目标措施,既遵循教育规律,又符合时代要求;既立足实际,又着眼长远,有效地避免了学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得益于方法上的“一盘棋”,那就是坚持整体推进、均衡发展。

常德市把学校文化建设覆盖到城乡每一所学校,先后以城区和农村为重点,分别召开现场观摩会,树立典型,探索经验,形成了城乡学校共建共创,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通过整体推进,涌现出了一批以武陵、安乡、澧县、汉寿为代表的先进区县市;一批优质学校,常德市一中、芷兰实验学校、市四中、澧县一中等学校特色更加鲜明;一批原来薄弱学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武陵区工农小学、丹州小学,安乡县五一中学、大湖口中学,临澧县合口镇中学等,一跃成为了区域内的明星学校,并多次接待外地学校来常考察交流,赢得了较好的评价和声誉。

得益于一支积极的“生力军”,那就是动员和依靠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踊跃创造。

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着眼学校,依靠师生、服务师生。特别是要依靠校长及学校一班人的提炼、引领和生成,依靠广大师生的回应、参与和创造。这几年,常德市通过校长培训、校长论坛等各种活动,较好地调动了各级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勤于钻研、勇于探索、乐于践行的好校长;通过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更大范围地动员和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形成了生动活泼、风生水起的良好局面。

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自觉追求

取得成绩的同时,常德市针对建设均衡、水平提高、内涵提升等方面的不足,继续把文化建设作为常德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常德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向文化建设要质量,向文化建设求发展、向文化建设创品牌,已成常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追求。

常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诸戈文感慨地说:“这几年外地的一些名校一直没有停止挖我们的名优老师和尖子学生,为什么我们的质量一直都比较稳定?我认为,虽然他们能挖走我们的师生,但挖不走的,是我们‘文化立校、文化强教’的理念和‘敢为人先、永不服输’的精神。”

诸戈文表示,学校文化将作为今后常德教育发展的新常态,牢固确立“文化引领、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理念,一以贯之、一如既往、一往情深地在文化建设上用情、用心、用力,以丰厚独特的学校文化为常德教育发展提供持久的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倾情投入的永恒课题。

我们欣喜地看到,常德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教育情怀,用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工作力度,矢志不渝地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让我们一起聆听常德学校文化花开的声音,看花开的胜景!

相关链接

常德学校文化

2010年以来,常德市教育局决定以“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简称“四个校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把学校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开展“四个校园”建设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浅入深的具体体现。旨在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形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文化立校、以“文”化人的崭新局面。

“四个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是以“高雅”、“别致”为指向,进一步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努力营造既赏心悦目,又内涵丰富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